周口与杨凌国家农高区的智慧共鸣

创建时间:2021-10-26

渭水之滨,关中平原杨凌;黄河之南,豫东平原周口。虽千里之遥,二者几乎同一纬度,更由黄河一脉相承,一个位于黄河“几”字湾,一个位于黄河中下游,深受母亲河滋养。如今又因“国家农高区”亲密结缘,共同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共同诠释着小城市、大担当的奉献精神。

金秋,神州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周口市在“周口国家农高区”创建关键时刻,组成考察团千里奔赴杨凌,学习先进、汲取经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助推农高区建设。周口市市长吉建军、副市长秦胜军,农高区创建核心区的郸城县委书记李全林、县长董鸿等,以及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智能点亮农业未来——智慧农业示范园

生菜住着豪华的“十层大厦”,西红柿沐浴着“七彩之光”,芹菜每两棵一盒“相扶一生”,小青菜10厘米一棵“单间单穴”……在这里,农业示范园头顶着“智慧”二字,所有农产品都是智能温控、光控、水控,科技范儿十足,把农业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展现得淋漓尽致。

智慧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720亩,总投资4.6亿元,用新型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农业、用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用新型经营模式引领农业。园区集成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创新集成智慧农业生产、新型经营、生态循环农业、三产融合、国际农业交流合作五大模式为一体的“杨凌农科模式”。

循着工作人员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远程管控屏幕的背后就是“中国农业智慧之芯”,这里是整个园区的“中心枢杻”,数字化赋能将农业搭上了“高铁”。

24米与18米“超级大棚区”,每一棵蔬菜、甚至每一个叶片都在智慧控制之中,除了日光照射之外,补光的灯是七彩色的,更有利于光合作用;西红柿种植悬在半空,顶上有自动雾化补水、黄色专用捕虫胶带,生物栽培技术更加无公害;我们平时吃的生菜,在这里都是高自动化容积率的十层种植模式,一亩地一天能产出2418棵生菜,而且自动化浇水、自动化采摘、自动化继续种植,再与户外无人运输系统、机械化采收、净洗、分拣、包装、仓储、配送等一体化工作,更高效地完成种植与市场对接。

周口考察团纷纷赞叹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新高地,“杨凌农科模式”引领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发展。

小种子承载大未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

小种子、大担当。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大有来头,是杨凌立足“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定位,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粮农集团等共同建设,聚焦源头创新、成果中试熟化、应用技术推广、种业企业孵育等关键环节,通过育种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协同攻关,培育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品种。

来自周口的考察团成员也是专家云集。通过参观,大家领略了这里通过专家技术、高端设备,把一粒种子解剖千百份、放大千百倍,把肉眼难见的“微观”变成“触手可及”的操作,每一粒孢子的结合都一目了然。

农科人才的摇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从上世纪30年代“未开课、先科研”到现在人才与科研无缝对接,这所学校就是杨凌国家农高区农科人才的重要来源。通过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展室,周口考察团深刻了解了该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大学推广模式探索工作。

周口考察团成员、郸城县副县长、周口师范学院博士张福丽如此感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83年来,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值得借鉴;以试验示范站(基地)为平台构建的“网络远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实时视频观摩相关试验示范站(基地)现场,实时监测田间各种数据信息,并开展远程咨询指导和科技培训。这些科技智慧,把实验室设在田间地头,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忙碌在油菜花上的“小蜜蜂”——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我们把油菜从土壤培育至种子选择、直至生长结果,一丝一毫都在掌控之中。说白了,这棵油菜的‘爷爷’‘爸爸’‘儿子’‘孙子’,我们都能掌控。”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专家形象地介绍着,10多名科技人员在小心翼翼地采着油菜花上的花粉,然后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研究。

“你们就是油菜花上的‘小蜜蜂’呀。”考察团的感叹引起了专家的共鸣,“是呀,我们给自己就命名为蜜蜂,我们不只是采蜜这么简单,我们的目的是让油菜生长得更好、产出的菜籽更绿色健康。”

据悉,该中心是1997年12月在原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基础上成立的,主要开展以油菜为主的农作物技术攻关及种质资源创新,遗传机理、育种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技术、栽培生理、营养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农产品品质及质量安全研究、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十三五”期间,立足杨凌新起点新平台,开启了新发展新征程,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5年育成油菜新品种18个、大豆新品种2个,成功转化油菜品种13个、大豆品种2个、小麦品种2个,在全国推广自主育成的油菜、小麦、大豆品种1500万亩左右,创经济效益约12亿元。

学以致用——杨凌与周口的共振

如今,周口市正在集全市之力创建周口国家农高区,河南省政府专门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科技引领、产业集聚、人才支持、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建设周口农高区提出了26项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到2025年年底,小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格局基本成型,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建设初步完成,带动全省、服务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

同杨凌一样,周口也是汇聚农、高、科于一身,着力打造小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引领区,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打造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彰显农业大市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吉建军强调,要充分学习杨凌在农高区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明方向、促提升,切实将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具体行动。要运用“拿来主义”,把杨凌示范区成熟的发展模式、经验和制度借鉴过来,提高和完善周口农高区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促进我市农高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要加强与杨凌示范区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对接合作,通过项目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等方式,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加快推动周口农高区高质量发展。

李全林告诉记者,农高区的创建,填补了周口没有国家级平台的空白,为周口高质量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周口国家农高区以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建设主题,以小麦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区。园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15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93平方公里)、科研试验区(10平方公里)。2013年10月获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5年12月被科技部批复建设。核心区201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3月被列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9年1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

其中,核心区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建设智慧农业园、乡村振兴示范社区和小麦玉米甘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科研试验区重点建设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高等院所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周口国家农高区,有利于探索粮食生产特别是小麦全产业发展道路,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吸引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集聚,示范带动黄淮平原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传统农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我们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在科技创新、小麦种子产业、小麦集约化种植、小麦精深加工、乡村振兴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助推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李全林坚定地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周口国家农高区正以这个“国字号”品牌汇聚更加强大的合力,在豫东大地上“农”墨重彩谱写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精彩华章。②18